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追求稳定的工作是可以理解的普遍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从行业发展的周期、就业市场的变化,以及历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可以发现,应届毕业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多元化尝试,而不必在同龄人的焦虑裹挟下不加区别地卷入“考研”“考公”“考编”的浪潮。
——————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每年此时,最受应届毕业生关注的莫过于考研、国考进面、调剂等与毕业去向密切相关的新闻,几乎每一年的就业季都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6万人,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近几年“考研”“考公”“考编”成为毕业生的热门选项。不少人认为,求稳定的心态导致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期望是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但现实状况却未必完全如此。北京大学从2003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根据至2021年的9次调查数据,在毕业生就业去向结构方面,“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和“其他灵活就业”等非标准就业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自2015年以来,“单位就业”占比在40%以下,其中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的占比自2011年开始都在50%以下,民营企业就业占比则在2011年之后的5次调查中均位居首位。
追求稳定的工作是可以理解的普遍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从行业发展的周期、就业市场的变化,以及历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可以发现,应届毕业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多元化尝试,而不必在同龄人的焦虑裹挟下不加区别地卷入“考研”“考公”“考编”的浪潮。
在热爱与擅长的领域勇往直前
如果年轻人在毕业之前已经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明确了自己未来想要进入的行业,那么对于环境的影响,相对来说,可以不用考虑那么多,更应该勇敢地在自己向往的行业努力前进。
同时,对于毕业生个体来说,眼下最热门的选择、最热门的行业、最炙手可热的岗位也未必是最适合自己的。虽然“考研”“考公”目前热度上升,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做科研,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应体制内的生活。从长远来看,高校毕业生还是应该更早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但是,职业发展之路并非一向坦途。
已经有目标行业或者目标职业的年轻人自然可以多参加相关实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知识技能,但是难免会存在一时无法直接实现职业目标的情况。比如,你想要成为一名教师,但公立学校招聘的岗位较少,这时不妨先找一个相关的工作实践。举例来说,可以先在民办学校或教培行业找工作,如果没有经济压力的话,甚至可以参加支教等公益活动。只要这份工作有助于积累知识技能,将来有助于实现最初的职业目标,那么就值得努力去做。
有时候,年轻人只确定了一个喜欢的行业,但担心这个行业不符合社会普遍意义下的光鲜亮丽,于是不敢踏入。比如,有人喜欢电子游戏,但如果要对父母说自己希望在游戏行业找工作,可能会被父母责怪为不务正业。其实每一个行业内都有各种职业分支,电商行业有销售人员也有客服,高校里有行政老师也有负责教学的老师,电子游戏行业里不仅有玩游戏的人,也有开发游戏的程序员、写游戏脚本的策划以及推广游戏的宣传人员。如果对某个行业感兴趣,可以在相关的职业之间进行选择,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
热爱是最强大的动力。
提升职业技能水平,锻造确定的自己
可能,有些年轻人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尚未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这时,请不必惊慌焦虑。因为,从既往经验来看,有的学生在学校这个象牙塔里很难认识自己,到社会上实践一段时间,也许就豁然开朗,开始了解自己了。对于这部分还没有“完全想明白”的同学,建议先找个能学习技能的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学习一些普适性的职业技能,以便将来确定自己热爱的行业和职业之后可以较快地跳槽适应。比如,编程技能在信息化时代的各行各业都有需要,写作技能从体制内到自媒体都不可或缺,销售技能可以从房地产迁移到银行保险券商。
世界瞬息万变,没有绝对稳定的工作。也许,毕业之后顺利进了互联网大厂,35岁面临裁员或者没有了升职空间;也许毕业之后成功考上教师编制,迎头撞上了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要知道,一毕业就端上“铁饭碗”、躺平吃上一辈子的时代已经过去,终身学习、锤炼技能,保持长久竞争力才是当下的选择。
学历是职场的敲门砖,但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其作用并非恒久不变。在研究高校毕业生工资变化时,笔者就有一则发现:相比于普通高校毕业生,从精英高校毕业的学生在入职之初有工资优势,但随着雇主加深了解,工资优势也会逐渐降低。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学历的光环会淡去,自身的能力才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
当下的就业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与其向外寻求稳定的工作单位,不如向内追求稳定提升的职业技能水平,即使前一份工作所在的企业不稳定了,也可以跳槽到另一家企业,不管外部环境多么不稳定,都可以确保自己有工作。
在大胆试错中不断进步
人生不是单向的轨道,而是一片原野。没有人规定毕业之后一定要进入什么样的行业,一定要找什么样的工作,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薪资水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年轻人可以进行各种尝试,不怕失败和犯错,只要能从中汲取教训学到经验,这份尝试就是在增加生命的密度。
关键是要保持尝试和努力,始终处在学习进步中。
有研究发现,职业技能,包括认知技能和非认知技能,如果长期不使用就会“贬值”,未来进入职场之后生产力会下降。因此,较长时间待业或者长期脱产备考,可能都不是非常合适的状态。如果一时找不到合意的工作,可以找一个相关的行业或职业,让自己的职业技能保持使用和更新状态。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很重要,但它并不能决定整个人生。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经济教授)
标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追求稳定的工作是可以理解的普遍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从行业发展的周期、就业市场
本组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张恩杰摄影 北京青年报记者李娜统筹 刘江华“书香京城·悦读春天”,时隔两年...
《宇宙探索编辑部》大概是近两年最难被定义的一部电影了。早在第五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亮相时,影片便备受影迷
澎湃新闻记者廖阳实习生任慧烟灰色裤子上别了一朵鲜红玫瑰,吴虎生的装扮吸引了在场人员的目光。这位上海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珠海4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今天上午,青春向未来·纵“琴”欢乐音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