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内 > 正文

前沿热点:辽宁发现红山先民“住址”

  • 2023-02-06 10:07:5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刘 勇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 新

马鞍桥山遗址发掘出土的陶器碎片 朱忠鹤摄/光明图片

经过考古发掘,我们已了解到5000多年前,红山先民围绕牛河梁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坛、庙、冢等祭祀建筑址。然而,他们居住在哪儿、生活状况如何却是一个谜,不仅困扰了考古专家多年,也直接影响了红山文化研究的成果进程。日前,记者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文物保护中心)了解到,在距离牛河梁遗址仅仅6.5公里的上朝阳沟村,发现了一处大型红山先民的聚落遗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朝阳沟遗址地处牤牛河支流东岸,东距牛河梁遗址约6.5公里,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目前牛河梁遗址周边地区调查发现的面积最大遗址,考古人员去年实际勘探面积大约10万平方米,发现了27座房址。根据勘探情况分析,这些房址平面近似“凸”字形,为直壁、平底的半地穴式房屋,建有长门道。这一新发现连同先前的挖掘不仅丰富了红山文化考古,同时也颠覆了以往许多固有认知,让红山文化研究更进一步。

新认知9座石砌护坡组成建筑群,说明红山先民社会动员能力强大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凌源市和建平县的交界处,第一地点位于牛河梁遗址中心位置的一座海拔最高的山梁上,最高点海拔672米。第一地点1983年首次发现,经过考古工作确认了这一地点共有4座建筑址,其中1号建筑址“女神庙”经过试掘,根据保存的建筑基础、建筑构件以及大量泥塑残件,初步确定这座建筑是红山先民用于祭祀的“庙堂”。3号建筑址位于遗址的东部,是一座半地穴式建筑,出土了大量的折沿筒形器残片,其中大部分可以修复。4号建筑址位于第一地点东北部,初步可以确认是一座有柱洞和地面灶的大型半地穴式建筑。2号建筑址是第一地点面积最大的遗迹,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早期的考古研究认为,2号建筑址是由三座山台式建筑构成的“品”字形建筑群遗迹,经新的考古发掘初步确认,这里是由9座石砌护坡台基建筑组成,总面积达到十余万平方米。

红山文化研究专家、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文物保护中心)名誉院长郭大顺表示,发现的石砌护坡也能起到“墙”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讲牛河梁第一地点就是一座城。

此外,考古人员在3号台基上发现了与祭祀活动相关的遗迹、遗物。垫土层中出土的大型彩陶缸、彩陶盆(盖)、筒形罐、灰陶钵、圆陶片组合有可能是《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中记载的与“祼礼”祭祀行为相关的器物组合。

新认知出土人骨测定显示以食谷物为主,说明红山先民从渔猎走向农业定居

红山文化早期的先民有着怎样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村落”是什么模样?以位于辽宁朝阳建平地区的马鞍桥山遗址作为研究样本,考古人员经过多年科学系统、认真细致地发掘,给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

马鞍桥山遗址位于朝阳市建平县太平庄镇石台沟村的一处山坡上,是一处集合了居住、祭祀、墓葬于一体的红山先民聚落址。五六千年的沧桑岁月并未对这处遗址改变太多。站在发掘现场,环视四周,远处山梁纵横,交错不一;山脚下,老哈河的河水潺潺流淌,昼夜不息。可以看得出,几千年前,红山先民特意选择了这处依山傍水、可以遮蔽风寒的有利地势来作为他们的“村落”。

在一个大型祭祀坑内,考古人员发现了整套的农业工具,其中包括播种用的石耜(犁)、收割用的石刀、加工谷物时使用的石磨盘和石磨棒。一件涂有红色颜料的石耜也一并出土,由此可见,这些农业工具是专门用于祭祀活动的。

这一发现表明,红山先民除了对具象的神明(牛河梁女神庙)、祖先(积石冢)进行祭祀外,还对生业活动进行祭祀,这是对红山文化祭祀对象认识的新突破。

此外,考古人员在对房址内的人骨进行科学检测后发现,马鞍桥山遗址的红山先民以食用谷物为主,再结合出土的成套农业工具,说明6400年前的红山先民已开始农业定居生活,这打破了“红山先民以捕鱼与狩猎相结合方式生活”的认识。

选择依山傍水的山坡定居、从事农业生产、举行祭祀活动,红山先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开展正逐渐变得具象而丰满。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文物保护中心)副院长李新全告诉记者,通过这次考古勘探以及下一步的发掘工作,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上朝阳沟遗址的房址结构及聚落布局,填补牛河梁遗址周边地区大型聚落址发现与研究的学术空白,为继续寻找红山文化其他大型聚落址提供参考资料,从而为最终探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红山模式提供实证材料。

新认知遗址从90余处增至500余处,红山文化横跨三省区20万平方公里

围绕红山文化,辽宁省考古工作者孜孜以求。在对东山嘴、胡头沟、牛河梁、半拉山等红山文化遗址和墓地进行考古发掘的同时,自2017年起,他们连续开展红山文化专项考古调查工作。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辽宁红山文化遗址和墓地数量已从过去90余处增加至500余处。红山文化有着广袤的分布区,在西辽河流域、大小凌河流域、滦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均有发现,行政区域涉及辽宁、内蒙古和河北三省区。这说明,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红山先民就已经活跃在这片横跨三省区,共计20万平方公里的丰饶土地上。

依据考古调查采集到的遗物特征,考古人员将调查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存分为“生活居住址”和“墓地”两种。生活居住址采集陶器种类较为丰富,陶质包括夹砂陶和泥质陶,夹砂陶器主要有筒形罐,泥质陶器包括钵、壶、瓮等。石器中细石器数量丰富,还包括有个体较大的石耜、石斧、石刀、石磨棒等。虽然调查发现的生活遗址数量较多,但是遗址规模普遍较小,应该与区域内缺乏形成超大型聚落的自然环境条件有关。

墓地主要分布在老哈河上游、大凌河上游、青龙河流域,采集遗物种类相对单一,主要为筒形器、塔形器等祭祀陶器残件。现有调查材料显示,大凌河上游牛河梁遗址周边区域红山文化墓地数量多,分布密度高,并且有女神庙、大平台这样超大规模的礼仪性建筑,说明该区域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宗教仪式圣地。

标签:

推荐阅读

前沿热点:辽宁发现红山先民“住址”

光明日报记者刘勇光明日报通讯员刘新马鞍桥山遗址发掘出土的陶器碎片朱忠鹤摄 光明图片经过考古发掘,...

全球讯息:黄渤:用最平实方式 打开中年危机

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杨文杰江苏卫视《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开播当晚,黄渤多条相关话题登上热搜。这个42...

天天微资讯!李一桐:不破不立不再焦虑,停止内耗一路“狂飙”

朋友,你最近“狂飙”了吗?“公生明,廉生威”“风浪越大,鱼越贵”“讲屁话没有用,让别人也节哀”…...

环球观点:光明时评:景区提供优质服务,怎么成了浪费公共资源?

近日,一则“游客拍风景将手机掉进峡谷,景区抽水8小时打捞”的消息,引发网友关注。游客刘女士在湖北省...

当年轻一代从“年味”的享用者变为制造者、观察者变为参与者

一聊起过年,很多人都会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我们有一套关于年的文化印象,有一套关于过年的理想图景...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文化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