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看“北京春晚”,东北人看“辽宁春晚”,年轻人聚在网络平台B站看春晚……从小年夜开始,一台台春晚轮番上演,节目单能排播到大年初一之后,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的“春晚”能让你感受到过年的味道吗?
【资料图】
春晚,还能让人“记住”年味吗?
提到春晚,大家讨论度最高的通常是语言类节目。曾几何时,每年春晚播出,总有两三个经典角色被观众记住,想到他们,就能瞬间把人拉回到过年的气氛中去,满满都是有关于春晚的记忆。比如说在《不差钱》里初登场的小沈阳,以及在《今天的幸福》中由演员沈腾扮演的人物郝建。再往前推,还有主演《如此包装》《打工奇遇》《老将出马》等小品的赵丽蓉。
靠着他们的演绎,这些笑料十足的小品,夹带着人们对当下生活的思考,走进了观众的心里。而这些经典角色,与一年又一年的春节“年味”相融合,已经成为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想到他们,我们就会想到过年。正因为如此,即便十年、二十年过去,每次对春晚做盘点,他们仍旧是被公认的“经典”。
但是现在的春晚,能让人会心一笑的经典小品角色又有几个?借用一名网友的留言:“过去看春晚,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现在看春晚,只余下一脸的尴尬。”说回小品本身,究竟什么样的创作才能赢得大家的喝彩,观众心中自有一把衡量的尺子。孙庆云
科技,让春晚有期待
春晚这么多年了,还有什么好期待的呢?别说今年春晚还挺有意思的,倒不是因为已经官宣了什么有意思的节目或者有什么明星艺人,而是今年的春晚科技含量还挺高,令人非常期待。
往年的春晚也会有不少各地分会场,在春晚直播中和分会场直播联动热闹一下是比较普遍的模式,今年很不一样,今年有元宇宙分会场了。11日,网易和央视网达成合作搭建网络春晚元宇宙分会场,将会调动网易雷火、网易伏羲、网易互娱AILab、网易区块链等多个部分,通过数字孪生、AI作画、AI演唱等多种方式来打造春晚元宇宙分会场,据称能实现万人实时互动。
回想起来,四十来年的春晚何尝不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侧影呢?在1983年第一届春晚的时候,四台电话就是晚会和观众们沟通的唯一途径,那时候的春晚现在看来舞台也非常简朴,只有一些彩灯、彩带。随着科技的发展,2005年春晚就有LED屏幕了,从这时候起,科技发展的速度开始越来越快,每年的春晚几乎都能上新黑科技,让观众们大饱眼福,比如在2012年,春晚有了全息投影,2013年就开始全面运用AR技术,2016年智能机器人登台,VR、4K、3D、5G轮番上阵,2020年开始裸眼3D,2021年春晚上云端,2023年春晚元宇宙即将上阵。距离除夕没多少天,今年春晚不如我们元宇宙相见。沈昭
这一年春晚,承载多少情感
一台春节晚会需要承载的内容太多,如何将家国情怀与普通人的烟火气融为一体,疫情下大众对健康幸福生活的渴求,打工人熬过职场艰难实现个人价值等公众情绪,那些我们感动过笑过的瞬间,如何得到疏解和抒发,激励更多人砥砺前行,不要说教要有趣创新,更要符合当下的审美潮流和科技前沿,符合市场化需求,具备传播价值,这些评价维度都对春节晚会这一传统形式的更新迭代提出挑战。
数星星、开歌会的大呼隆式办晚会模式,逐渐被孵化并盘活优质IP,创新式挖掘传统文化,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等做法所取代。没有诚意地堆砌和拼盘,观众视为电子垃圾也在所难免。举办4年的B站跨年晚会每次都有创新表现,主创团队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定位清晰,面向B站社区文化,内容与其共创,在这一点上避免了众口难调,轻装前行。立足“人民的春晚”的2023年央视春晚、面对的是唱响温暖感动的百姓情感这一时代命题,需要情感抚慰和智慧共鸣,也期待究竟哪个节目能浇这一块垒?张楠
标签:
北京人看“北京春晚”,东北人看“辽宁春晚”,年轻人聚在网络平台B站看春晚……从小年夜开始,一台台春...
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郭佳统筹 满羿何冰说自己是那种一拍脑门就把事做了的人,2018年自导自演的《陌生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历经两个月的初选和复选,1月11日,“影视榜样·2022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新年伊始,“又一年花开——吴霜绘画作品展”近日在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海涵)与百姓相伴相随多年的安徽肥东县冬季旅游“搜货计”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