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家何向阳对话“人民艺术家”王蒙,畅谈王蒙创作的心路历程和文学特色。资料图片
访谈即对话,这是柏拉图、孔子等先哲开创的古老文体,隐含着平等的交流智慧。新时期新闻业兴起后,采访专访随之常见起来。多种因素影响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人民文学》等刊物零星开设了《作家访谈录》等相关文学对话专栏。1991年《世界著名作家访谈录》出版,这是国内译介最早的文学访谈著作之一。随后,“拉美作家谈创作”丛书推出,以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等主要拉美作家为主。近年又有马尔克斯访谈新版本相继出现。显然,读者所热衷的除了马尔克斯的名气外,就是访谈这种文学类型,否则出版作品好了,大可不必一再出版访谈录。
文学对话访谈避免了限于书斋的呢喃自语,两人以上的小坐聚谈,或面向广大公众的对话交流,为当代文学提供了互动表意与公共性建构的新可能,所以作家、批评家、出版社与读者等都很喜爱。访谈中,能看到作家被“对手”激发的真诚或无奈的创作谈,看到批评家对作家作品的直击言说,看到口语交流中的文学生活与情感,看到两个或多个文学主体的话语交锋,也为后世留下了历史穿越般的文学在场。这样的互动性对话,充满了率性中的感性启发,还有三言两语的灵动表达,这是批评文字、研究文章所不能比拟的,恰好是文学新类型的意义所在。文学访谈中有批评的言说评判,但又非个人自语;有对话准备的学养沉淀,但又不是研究文章;有《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论语》般三言两语的对话互动,但又非哲学性元话语。文学访谈是新的文学生产方式,是发展中的文学新类型。
(资料图片)
随着媒介文化深入发展,电视主持、报刊编辑等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文学访谈生产。访谈类型多种多样、视角各异,但都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电视等大众传媒关注的是社会公共空间中的作家角色及作品影响,王蒙、陈忠实、铁凝、毕飞宇、冯唐等众多名家接受访谈,形成电视媒体文学访谈的一股潮流。新世纪后,网络文化勃兴,各大门户网站相继推出文学访谈栏目。近来微视频等新媒体兴起,作家访谈直播随之成为重点。类型不同的影音网络访谈节目,内容多聚焦作家情趣生活、文学观点与立场等,简短、明了、直接,少有批评家与学者的深度,但有电视网络传播的广度与速度。作家上电视具有不错的文学扩散效应,作品由此得以迅捷而广泛的传播,其意义不可小觑。
常见的还有报刊记者的作家访谈,如《三联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对作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采访。报刊记者编辑与电视主持人稍有区别,他们既着眼作家作品新闻效应,配合图书出版宣传,也因文字功底及纸媒关系,访谈内容更有深度,但篇幅都不大,却也推动了作家与作品的话题化、现象化,引发了社会对文学的不同关注。特别是《中华读书报》《文学报》等文学专业纸媒,访谈多持续深入,影响良好。如舒晋瑜《说吧,从头说起——舒晋瑜文学访谈录》《以笔为旗——军旅作家访谈录》《深度对话茅奖作家》等访谈集,傅小平《四分之三的沉默——当代文学对话录》,柏琳《双重时间:与西方文学的对话》等,这些纸媒编辑多有文学专业背景,学养准备较为充分,是访谈文学类型推进的重要力量。
批评家开展的作家访谈,推动了文学访谈类型的成熟。特别是21世纪以来,苏州大学教授王尧注意到访谈作为文学类型的可能意义,邀请知名学者与一线作家对话,2003年出版10本“新人文对话录”丛书。这些访谈,言说有内容,话题有深度,深入推动了访谈文学类型的发展。
批评家、学者主导的其他形式访谈也很多。以作家代际展开的有周新民《中国“60后”作家访谈录》、陈平《八零后作家访谈录》等;以单个作家进行深度访谈的,有毕飞宇与张莉《小说生活:毕飞宇张莉对话录》、冯骥才与周立民《忧思与行动:冯骥才、周立民对谈录》等。还有傅光明《生命与创作——中国作家访谈录》、张英《文学的力量——中国作家访谈录》、林舟《生命的摆渡——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姜广平《经过与穿越:当代著名作家访谈录》等,对现当代作家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对话访谈。这些访谈,有的三两人聚谈,有的则面向公众公开对话,打开了作家作品的幽深面孔,不是书斋式的长篇大论,口语表述简单明了,又富有文学深度,学者与批评家的文学高见新见由此走近大众。这些口述话语,正在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新史料,不同状态下的文学表意,与作家作品乃至文学史形成有效映照。
通过文学对话,可以看到作家对文化与世界的特殊见识,看到口语表达中的不同性情,有的可能与读者感受形成距离,与作家作品形成缝隙与差异,这其实正是访谈意义所在。文学的多义、意外的见识,是对话必须具备的,也是文学研究者、文学史所应看到的,这是多主体互动形成的文学新共同体,是独坐书房的批评研究文章难以达到的。把访谈视为独立的文学新类型,还因为访谈文体具有独特品格,作家现场感十足的灵动对话在不同意义上呼应文学史、文学研究。多主体交锋对话的现场感,作家口语表达与文学修辞,或将拓展文学研究与批评思维,为板结的文学研究带来蓬勃的审美活力。
不过,随着时代变化,作家访谈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问题。由于近年网络影音媒体加速变革,文化市场与消费理念不断更新,作家、批评家不同形式与场合的对话逐渐增多,一些访谈存在着同质化、碎片化与表演性等问题。访谈内容同质化与频繁的文学主题推广活动有关。受文化市场与消费环境影响,每当著名作家新作发布,出版社、书店、媒体等不同平台就连番邀请作家在全国各地巡回推广,场次繁多、对象类似、主题同一,作家或准备不足,难免在不同场合言说相似话语。随着类似活动不断,访谈内容碎片化的问题随之产生。出版社、书店、媒体等是相关访谈活动的主导者,有市场号召力的对话者成为访谈必要的考量因素,于是对作家进行访谈的,除媒体人、批评家外,也常有影视明星或社会知名人士等。
即便是常见的媒体人、批评家,也因活动仓促且频繁,可能临时上阵,访谈问题或限于表层,难以深入文学内部,碎片化、浮泛化就显而易见。与之相应的还有,在当下消费与媒体语境中,镜头功能被无边放大,特别是电视与网络视频主导下的媒体公共场域效应,作家、批评家或会产生公共明星似的媒介感受,有些言说可能会寻求与公共场域的契合,无法触及深度文学问题。无论同质化、碎片化还是表演性,都应是访谈文学新类型发展中的暂时现象,有警惕性的作家和批评家都应该有所注意,进而规避。
作为文学新类型的文学访谈对话,应该受到重视。报刊传媒、网络出版、作家批评家与研究学界等,都有必要关注、支持并参与访谈这一文学新类型,推动中国出现更有影响力的访谈栏目、访谈人,使文学访谈能灵动而有深度,持久而有影响。文学访谈或能成为新时代文学变革的新力量。
(作者:李徽昭,系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标签:
批评家何向阳对话“人民艺术家”王蒙,畅谈王蒙创作的心路历程和文学特色。资料图片访谈即对话,这是柏...
记者 宋说已经过了“夏至未至”的毕业季,荧屏上的校园题材轻喜剧却依旧盛行,它们的演员阵容讨喜,故事内...
光明日报记者刘平安牛乐光明图片【文艺人物志】他是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国家社科基金...
时间以均匀的方式分配给世上每一个人,但每一个人在生命的河流里,呈现出气象万千的流动姿态。2022年时间...
“这下我的强迫症被治好了”……如今,类似的话题在网络上并不少见。还有人说,看到提示“99+”未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