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内 > 正文

要闻:看见“她们”,成为“自己”

  • 2022-12-13 16:49:02 来源:中国妇女报

阅读提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看见无数的她》,这是张莉“跟女孩们聊文学和电影的30个夜晚”,这是一本“看见”之书。这本书在提供具体知识与共情瞬间的同时,以明亮的方式告诉所有女孩:视角将启悟观念的生长。一位女性,看见更敞阔盛大的世界,多么重要;拥有成为自己的清醒和自觉,多么必要。

——————

克拉拉走进橱窗看见的世界,也是我第一次看见的世界。

在透过她的眼睛注视大楼、街道、行人与车流之前,我几乎默认自己是熟悉并理解一个现代社会的日常街角与其构造的,直至随着她的目光重新识别眼前细节。在石黑一雄《克拉拉与太阳》这部小说里,最先打动我的,是一位人工智能陪伴机器人主体意识的漫游,是她渴望看见并理解外面世界全部细节的努力。这位名叫克拉拉的AF(ArtificialFriend),以她所见,轻轻拭去那些覆盖在习焉不察之上的灰尘。

第一次读到小说开篇好像并没有觉察到,克拉拉的视角在细微地引导着我重新看见外部世界。而这觉察与最近读到的一本书有关——《我看见无数的她》。这是张莉“跟女孩们聊文学和电影的30个夜晚”,这是一本“看见”之书。

视角启悟观念的生长

这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章讲述陈衡哲、冰心、冯沅君、凌叔华等第一代中国现代女作家作为个体如何成为“写作者”,呈现时代深处的“女学生”与“女作家”们作为群体如何参与并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这部分讨论与张莉的博士论文《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有关,在具有理论与历史视野的观照下,作者以日常平等的视角、谈天似的语调重新进入历史现场,靠近大时代中具体的人,女人,女性写作者们。一些公案与故事此前是知道的,但当书中,第一代中国现代女作家们怀抱着她们的理想、知识、观念、认知从历史深处走来时,我依然被一种认知的力量新鲜地激励和打动。

我看见她们在历史深处怎样争取命运,如何艰难地成为自己。我看见观念在怎样的时刻在怎样的一群人身上,发生着作用。

观念发生作用,如此美好有力。

书的第二章以具体文艺作品为细读文本,从小说《伤逝》《青衣》《敦煌》到电影《黄金时代》《革命之路》《廊桥遗梦》,以虚构作品勘测女性现实生存处境并非重读的全部意图,在我看来,这一次张莉重审作者视角,她以不断更新的理解对人物情节进行再秩序化。她关心一个故事是如何被讲述的,从语言方式到写作者的潜意识,她们的处境与这一切被描述的方式,提示我们,许多规则秩序是习焉不察的,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将之作为前提接受,但行进着的人类社会充满幽微的角落与层次,那些被惯性带离的认知,需要被重新看见。

在重读文艺作品的旅程中,作者正是以“女性视角”进行提示和召唤,并完成“看见”。因而,这些在文学史的展览中被反复摩挲的老故事在“橱窗”中生成着新的风景,在远方的、历史的、虚构的、现实的女性处境与她们身上,投注目光的我们可以重新看见自己的可能性。这本书在提供具体知识与共情瞬间的同时,以明亮的方式告诉所有女孩:视角将启悟观念的生长。一位女性,看见更敞阔盛大的世界,多么重要。拥有成为自己的清醒和自觉,多么必要。

对成为自己保持勇气

书中谈及的小说和电影大多我是读过看过的,这次借由作者的看见,我重新看见了一些细节。比如鲁迅先生评价《生死场》时,赞叹萧红“越轨的笔致”。此前只是觉得这评价有力而神妙,并未识别这“越轨”其实已经“超乎了文学导师们的想象”。比如作者发现并定格了《廊桥遗梦》中“厨房”作为场景的意义,那些在画面中一闪而过的背景,和“一个女性怎么成为自己”“一个人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可能地获得她的自由”有关。

张莉对“厨房”的发现,正是这本书中女性视角所见的一帧缩影。

像书中走笔的另一处“厨房”,它真实存在于杨本芬的生活经验。这位60岁第一次拿起笔开始写作的女性并没有伍尔夫意义上“一间自己的房间”,但她在厨房里为自己布置了一高一矮的板凳,这是她的房间和书桌,她在写作,完成自己。

女性视角的获得,不是一件天然事情。正如女性要成为自己,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过程中有寻找与建立的艰难,也有抵达和完成的愉悦。读书的过程中,我体会着作者对一个女性不能完成自己的那份遗憾和惋惜,也听见一个声音:对成为自己保持勇气。

《我看见无数的她》是一本女性视角获得之书,它提供具体的知识、温暖的力量、细密的感受,但读罢我意识到,这本书更重要的立场和价值,是对视角的敏感,是启悟读者打开、拥抱、珍视那些敏锐有力的认识问题的新角度。这本书由一种有意识的视角编织而成,视角的出现召唤着一种意识的建构。重要的不是具体知识,而是获得视角的能力,以新的视角觉察问题的自觉。张莉在书里写道,“故事不止一种讲法,观看不止一种角度,当你看见她们,从此就能看见更多。”因而,女性视角既是具体方法,也有方法论的意义。女性视角不是唯一的准则与尺度,不是区隔,不是排他,不是切分,而是弥合、联结与生长的努力。女性视角的唤醒和到来,意味着在习焉不察的秩序之外,还有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新的可能性。

一本书和它的内容,是知识和情感的液体,也可以是装载知识和情感的容器。在我看来,《我看见无数的她》正如一件玻璃器物,它赋予流动的文本具体的形状。“视角”需要到来,“看见”是一个过程。获得另外的“视角”是一件美好的事,那意味着作为主体的人,正在丰富和生长。视角的开启,关乎可以借此看见什么、怎么看,也关乎看见了,然后呢?

是更深的理解、共情和介入。

书中“女性视角”的到来首先是为着理解文本的。而文本不止文艺作品,文本是广阔的、生长的,它甚至就是我们的生存现实。观念的更新漫长而艰难,但我们可以从拥有另一种视角开始,打开、丰富、拥抱一个不断生长的自我,出发,去看更大的世界。

一个人不会因为属于人类,便天然拥有健全的人性所应拥有的认知和能力。女性视角并不会因为一个人是女性而自然到来,更何况女性视角也并非女性专属。这样的视角属于把一个理所应当的“我”,放在既定的秩序规则之外,更宽阔深彻地体认自己与他人的所有人类。

因而克拉拉所见让我亲切。人类和每一个具体的“我”要真正成为自己,理应看得更辽远。

标签:

推荐阅读

要闻:看见“她们”,成为“自己”

阅读提示《我看见无数的她》,这是张莉“跟女孩们聊文学和电影的30个夜晚”,这是一本“看见”之书。这...

《卿卿日常》里,九川礼仪为何各不同?

宋徽宗的《花篮图》和李薇插的蔬菜花篮新川的跪拜行礼动作和汉代陶俑文物有些相似金川叉手礼要说近期最...

快看点丨“大女主剧”,男主演为何“不给力”?

《爱的二八定律》剧照。(资料图片)当前,都市剧似乎成为了所谓“大女主剧”的天下。盘点近期播出的《...

世界关注:马上评丨“AI换脸”该退烧了

近日,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其中要求提供智能对话...

纪录片《乐业中国2022》开播 探讨不同代际职业议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13日电(中青在线记者齐琪)记者今天获悉,职业观察类纪录片《乐业中国2022》...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文化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