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内 > 正文

【快播报】光明时评:“男德班”来了?道德培训不该与性别挂钩

  • 2022-12-09 09:47:04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资料图片)

近日,“男德班”的话题再次引起热议。早在2015年,“男德班”便已经首次面向社会开班。当时“男德班”很长时间内没有一个人报名,最终报名者只有区区三位。面对冷嘲热讽,“男德班”的初次尝试遭遇挫折。7年之后,这一项目再次重启。据招募者介绍,希望此次通过“男德班”推动男性参与,承担家庭、职场等触及性别平等领域的责任,包括反对性别暴力、承担家务、养育孩子,以及一些传统上被认为属于女性领域的事情。

“男德”这个词总是能够触及人们的神经,前两年,某地开设的“女德班”曾公然挑衅着公众的认知。“不学习传统文化就得胃癌”“戴‘美瞳’的女生不正经”……“女德班”诸如此类的观点,正可谓是打着道德的幌子做着伪道德的生意。事实上,无论是“男德班”还是“女德班”,关键还是在于其所谓的“德”是否真正符合社会认知。

如前所述,开设“男德班”的重点是关注男女平等。它本身体现的应该是一种价值的回归、理念的扶正。“男主外,女主内”,长期以来,诸如此类的认知观让人们对男女双方的地位有一种潜在认识。当男性过多地参与家务、育儿等工作时,这往往会被认为是与男性地位、职责错位的。生物属性区分了男女,但是社会道德应当消弭掉人们主观认知上的偏见。

事实上,社会道德是一个广泛的范畴,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遵循的道德应当具有普适性。所谓的“男德”“女德”从性别的角度,为男性女性指定了行为规范与标准要求,但它却割裂了道德的完整性,也人为地扩大了两性之间的间隙。

在“男德”“女德”的价值体系里,某些行为、理念会被认为是一种“道德标准”。男性与女性有着各自的一套“道德标准”,这或许并不利于消除性别上的隔阂,反倒让“德”失真了。道德的学习,不是把一方放在制高点,这本身就是一种偏颇的理解。“男德班”其实更应当真正回归到家庭生活全过程的参与性、双方地位的平等性等方面。否则,矫枉过正的“男德班”最终也会成为一个刺眼的概念。

当然,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男德班”希望所传递的男女平等等基本理念如何能够走出家庭的视野,走向社会?如何促进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观念的转变?这是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可以说,“男德班”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这还远不是最完美的答案。并且,如何保证道德不走样、观念不偏颇,同样也需要更多时间来考验。

标签:

推荐阅读

【快播报】光明时评:“男德班”来了?道德培训不该与性别挂钩

近日,“男德班”的话题再次引起热议。早在2015年,“男德班”便已经首次面向社会开班。当时“男德班”...

光明时评:视障旅行博主进景区被拒,该思考什么

近日,有几位视障游客前去观音山景区旅游遭到景区拒绝。网友自述为旅行博主,自称骑行游玩过很多景点,...

天天时讯:谈波的文学世界里有东北人的尊严和信义

东北是一片盛产小说家的土地,除了大众熟知的迟子建、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作家,东北还有许多风格多变...

环球热讯:纸扎的世界,每一个“我”皆不可逃

一部戏曲作品的成功永远离不开与剧种相贴合的地域文化的滋养,更离不开可以点燃它地域风格魅力的那个创...

最新快讯!蛇口戏剧节:场所精神与鲶鱼效应

《野炊》《陆上海上》《鲶鱼效应·海上世界》中国这些年在不断诞生许多新的戏剧节,但戏剧观众看到的大...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文化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