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内 > 正文

二十四节气|大雪:雪如何成为中国山水传统中的代表性意象

  • 2022-12-07 16:45:3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12月7日是大雪。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


(资料图)

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大雪也是直接反映降水的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意思是大雪是农历十一月的节气,这时候气温已经降到一年中最低的一段时期,降雪的可能也变得最大。

雪寒冷洁白,积雪覆盖之下,世界都变成一片冰清玉洁。“由此,雪也成为中国山水传统中的代表性意象。”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方云说。

柳宗元《江雪》诗意图,明代宋旭绘 视觉中国 资料图

雪的意象与文人风骨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短短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远离尘世、超凡脱俗、清高孤绝,这是“雪”在中国古典文学意境中的常见意象。在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都有表现。

方云提到了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云天一色苍茫,在大雪掩映下,一切都化作极简。“一痕”长堤,“一点”湖心亭,“一芥”小舟,人在舟中只有“两三粒”……张岱用寥寥几笔,传达出了天长永阔的壮大境界。作者在湖心亭偶遇知己,同饮作别时才问及姓氏。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在这里。“雪”更是衡量知己的标准。在大雪天同登湖心亭,如此之“痴”,已经不需言语多说。

与之相似的还有“雪夜访戴”的故事。这一典故出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醒来见到一片白茫茫的雪景,突然想到戴安道。王子猷连夜乘小船,经过一夜才到戴安道所在的剡县,却到门前就返回了。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到他呢?”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这是魏晋文人的风骨和豁达,也是大雪之下才能激起的兴致和引发的生命态度。

民间此时藏冰腌肉

与文人雅士眼中的雪不同,在民间,大雪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并不是因为雪带来的超然意象,而是因为这个“寒极”的节气到了,自然也有许多“因时而作”的工作要完成。

民间有谚云:“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都会忙着腌制‘咸货’。”方云说,到了大雪时节,民间开始灌制香肠,将腌好的鱼、肉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未曾过年,先肥屋檐”说的就是屋檐下挂满腌肉的样子。

“还有‘小雪杀猪,大雪宰羊’,这些谚语都形象地说明了大雪节气过后,就进入了准备年货的重要时刻,进入腊月后,农历新年的脚步就近了。”

大雪节气,还是古时官家和民间开始储藏冰块的大好时机。“为了能够在炎炎夏日享用到冰块,一到大雪节气,人们就利用打井技术,往地下打一口粗深的旱井,深度在八丈以下,然后将冰块倒井内,封好井口,这样一来就大大延长了天然冰块的贮存期,等到来年夏季启用,冰块如新。”方云介绍。

事实上,我国古代藏冰的风俗历史悠久,冰库的历史至少已有3000年,《诗经》《豳风·七月》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入凌阴。”据史籍记载,西周时期的冰库就已颇具规模,当时称之为“凌阴”,管理冰库的人则称为“凌人”。西周时期的冰库建造在地表下层,并用砖石、陶片之类砌封,或用火将四壁烧硬,故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当时的冰库规模已十分可观。

古人也热爱亲近自然,虽然大雪节气气温寒冷,但是如遇降雪,尤适合在冰天雪地里打雪仗、赏雪景。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有一段话描述了杭州城内的王室贵戚在大雪天里堆雪山雪人的情形:“禁中赏雪,多御明远楼,后苑进大小雪狮儿,并以金铃彩缕为饰,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

中国的雪神是谁?

很多人熟悉“雷公电母”,“龙王降雨”,却不知道在中国民间的神灵体系中,也有“雪神”的存在。

“中国雪神是滕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介绍,明代文学家张岱有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叫《夜航船》,其中有“滕六降雪”一条,说的是雪神滕六。程登吉的《幼学琼林》“天文篇”更明确地说:“云师系是丰隆,雪神乃是滕六。”

雪神名“六”,来自雪花六瓣的自然现象,中国古人很早就以“六出”指代雪花。雪神姓滕,则是出自一本托言孟子和学生一起写的书《孟子外书》。

《孟子外书》的“文说篇”有这样一段记载:滕文公卒,葬有日矣。天大雨,雪及牛目,群臣请弛期,太子不许。惠子谏曰:“昔者王季葬涡山之尾,栾水啮其墓,见棺前和,文王曰:‘先君欲见群臣百姓矣。’乃出为帐三日后葬。今先公欲小留而抚社稷,故使雪甚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志也。”孟子曰:“礼也。”

滕文公去世后下了场大雪,不便按时举行葬礼。惠子说,这是先公(滕文公)想稍微停留一下,安抚社稷江山,所以降大雪延迟殡葬日期。

“这个故事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滕文公可以通过降雪改变葬期,这岂不是能够主宰冰雪的降与停吗?”田兆元说,《孟子外书》的这个故事是滕文公成为雪神的主要依据。雪神因此而姓滕,而为了和《孟子》书中的那个大名鼎鼎的滕文公相区别,便与“雪花六出”的典故结合,“雪神便姓滕而名六,雪神滕六就这样诞生了。”

但“雪神”在中国出现很晚,晚至唐代,文献中才出现祭祀雪神的相关文字。田兆元认为,这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早期受雪影响较小有关,“过去,黄河流域的气候较如今要温和得多,如河南一带有大象出没,绿竹漪漪。冰雪在早期农业文明的核心地带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雪在早期的国家祭祀体系里没有席位。”

两宋以后雪神开始被广泛接受。两宋以下,诗词曲赋戏曲小说中,雪神滕六广泛出现,雪神滕六进入了中国文化的信仰系统和语言表达体系之中。而随着《夜航船》和《幼学琼林》这样一些百科式的著作问世,“雪神滕六”便成为一个基本的文化常识。

“如今,由于我们对于雪神滕六的传说近乎遗忘,中国雪文化的遗产也有濒危之虞。所以我们加强对于雪文化的认知和研究是有必要的。”田兆元说。

标签:

推荐阅读

二十四节气|大雪:雪如何成为中国山水传统中的代表性意象

澎湃新闻记者杨宝宝12月7日是大雪。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和小雪...

全球观速讯丨“文学生活”是没有终点的“对话”

大众日报记者于国鹏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丛新强学术新著《世俗与...

今日观点!文化观察:“失散”2000多年,良渚玉琮为何出现在西周墓中?

记者童笑雨现场展出的玉琮,左侧那件出土于晋侯墓,右侧的出土于瑶山遗址。童笑雨摄一件良渚时期的玉琮...

当金陵十二钗遇上庆余年,“觅境红楼梦”系列数字藏品上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12月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均斌)“觅境红楼梦数藏庆余年”主题展示活动今天在...

小数星球上小数点大罢工,孩子跟着漫画学数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数字侦探穿越进了书中、小数星球上小数点大罢工、什么...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文化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