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活着》《妻妾成群》《深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略有所知的读者对这些大名鼎鼎的文学作品都不会陌生,在它们的背后是当代文坛大家余华、苏童和西川,文字之外的文坛大家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眼睛又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纪实类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给了观众一个不一样的观察视角。
(资料图)
这并不是一个常规的真人秀节目,没有人气明星来客串,嘉宾都是在文学领域有着极高建树的文学家。没有花样百出的命题任务,不需要“过五关斩六将”闯关,嘉宾们的漫谈也出了圈,节目播出后得到不少观众的好评,“综艺节目中的诗与远方。”这档节目如何诞生,《我在岛屿读书》制片人颜小可日前接受了采访。
“文坛老友记”是这样诞生的
作家余华在网上走红已久,这位“把悲伤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的作家有着一个非常有趣而深邃的灵魂,但我们所能看到的关于余华的内容,都是他参加各个书籍发布会或活动的视频节选,《我在岛屿读书》是余华首次在外景纪实类节目中亮相,这档节目对于文学家苏童、西川而言也是首次以常驻嘉宾的身份出现在电视节目当中。
在谈及怎么在一档节目中汇集如此多重量级文学大家时,颜小可坦言“确实挺费工夫的。”邀请余华老师上节目可谓是一波三折,“我这边被他婉拒了好几次,但我们没有放弃,一遍遍和余华老师交流沟通,表明这是不是一个娱乐类的节目,是一个聊读书、聊读书感受、分享的节目,不是正襟危坐的在演播厅里论要如何读书。基于这样的节目底色,最终才打动了余华老师。”
在飞行嘉宾的选择上,节目组充分尊重余华、苏童、西川等人的意愿,会去请教他们,有意识地找一些他们彼此熟悉的人,让谈话能够自然而然地展开。除此之外,节目还特别设置了“读书小助理”这个角色。从第一期节目来看,房琪既是“分界书屋”的“气氛担当”,又是大多数年轻人的代表,她会抛出话题,会提出自己的问题,也会游离于这样的谈话场之外,适时地推动聊天的节奏,起到了很好的“催化剂”作用。
不“综艺”,也好看
不设固定环节,没有任务挑战,纵观市场上大部分综艺节目,不管是人文类的还是真人秀类的,都很少选择这样这样的模式,颜小可和他的团队在项目策划中也面临过这样的质疑:综艺感不强,场景不丰富,可看吗?“我们没有抱着做一个综艺节目的想法去做这个节目。”
颜小可表示,“我认为目前来看思路是对的。”颜小可认为,这些文学大家不应该是娱乐的辅料,他们本身就是构成节目看点的主料,这也是《我在岛屿读书》的基本定位,也因此在节目制作中就没有往综艺娱乐的方向上做一些摇摆不定的尝试。
从第一期节目的播出效果来看确实收获了意外惊喜,观众们的反响非常不错,不少观众感觉节目中的嘉宾们就仿佛是身边的老友,在自然的交流对话中,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解读文学作品的观点非常自然的流露出来,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他们总是能够用非常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一个问题表达得非常有魅力,一次又一次给观众带来惊喜。
一起成为“书迷”吧
对于制作团队来说,制作《我在岛屿读书》也是非常新奇的体验,大多数综艺节目制作时会给嘉宾下发通告,明确告知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在哪儿拍哪一段内容,这档节目并非如此,主创团队只会和嘉宾约定一个大致的主题,大家坐一块开聊,聊一会出去走一走、逛一逛,“基本是他们想干嘛就干嘛。”
《我在岛屿读书》给制作团队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对节目组的要求就是要去多学习、多看书,不要觉得自己随便网上搜一搜就行了。”颜小可表示,“成为半个书迷,你做出来的节目才能吸引到真正的读者。”正如颜小可所言,这档节目所吸引不仅是综艺节目爱好者,还有文学爱好者,这也对制作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前期筹备过程中,节目组团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让自己首先变成了半个书迷,也试图成为电视导演中阅读量相对较大的一群人,从而对节目内容能有更精准的把握。
“一个读书类节目,评判它成功与否,就是你看完之后,是否有去翻开几本书读一读的冲动。”颜小可认为。在这座小岛上,还会有哪些文学作品被品读,我们拭目以待。
标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沈昭《活着》《妻妾成群》《深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略有所知的读者对这些大名...
扬子晚报 紫牛新闻记者张楠11月15日、16日晚,《脱口秀大会》迎来年度总决赛。54组脱口秀选手经过激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陈小春、张智霖、谢天华、林晓峰、吴卓羲、周柏豪——6...
湖南伞顶盖遗址地理位置、地貌信息。李浩供图古人类的演化、扩散与石器技术发展密切相关。传统观点认为...
文汇报记者卫中《扫黑行动》海报。在《万里归途》蝉联单日票房冠军42天后,终于有一部新片——《扫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