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因为《相爱相亲》《我的姐姐》等作品,游晓颖成了观众心中擅长写家庭故事的编剧。
(资料图片)
一说起家庭,她就有很多想诉说“隐秘东西”的冲动。游晓颖大学读书时深受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影响,书写个体与家庭之间的“撕扯和牵绊”,对她来说是很过瘾的事。她总是能在家庭场域里发掘“最戏剧化”的时刻和故事。
家庭关系贯穿人一生的成长,也羁绊于很多时刻和空间。最近,由李漠执导、游晓颖编剧的《三悦有了新工作》在B站播出。这部新作中,游晓颖聚焦了一个更极致的环境——生命的终点站殡仪馆。她以一名95后遗体化妆师女孩“赵三悦”的视角,写一场场告别背后的家庭关系,见众生。
剧中,赵三悦因母亲对自己的不理解,阴差阳错成为一名遗容化妆师。在殡仪馆工作中,她遇到了从事安宁疗护的罗大淼,对方这样描述他们的工作:“我是生的守门员,你是死的摆渡人。”
“究竟什么是死亡?是此生的了结、是亲人的泪水、是所有爱恨的终点,抑或是未亡人无尽的思念?是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活’的元素。”游晓颖指出,在殡仪馆,我们见生死,见人心,见鸡汤,最后要见的,是“打破偏见的决心和向死而生的勇气”。
剧中,赵三悦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往生者的入殓。“和生死一样,都是一瞬间的事。”她看到了他们的遗憾,遭遇过遗属的崩溃和刁难,理解了他们的人生故事,并真正领悟了“勇敢一点,就能离幸福近一点”,最终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成长。
剧照
游晓颖说,她不怕写痛不怕写伤,“不要从撒狗血到撒温暖,我们需要真正的倾听和理解。”
游晓颖专门去成都的殡仪馆进行观摩和实践,近距离感受遗容化妆师的工作细节,也见到了很多逝者亲属。一位妻子亲手为去世的丈夫化妆;一位化妆师说平时都给闭着眼的人化妆,休息时有一次帮女朋友做面膜,女朋友突然睁开眼把他吓了一跳。
生于1993年的殡葬从业者李思沅颠覆了游晓颖对这个行业的想象:这个男生会在第一次值夜班时害怕到疑神疑鬼,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我不怕死,我就怕没活够本”。“在眼泪和疼痛之后,隐藏了许多荒诞、有趣甚至很燃的时刻”。
在青春温暖的氛围里看完一部讲生死的剧,游晓颖希望每个观众能温柔对自己说一句:“活着真好,我真不错。”
中青报·中青网:创作以遗容化妆师为主角的故事,契机是什么?
游晓颖:一开始想写这个题材的时候,我也以为殡仪馆意味着抑郁、眼泪和痛苦。到殡仪馆调研,颠覆了我既往的印象。
那里环境郁郁葱葱,阳光照着草地,你会觉得这很像一个公园。我到办公室跟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表述特别日常化。第一天去,老师傅刚好要退休了,他讲他是怎么进到这个行业的——就是很平和的叙事。他还教一个办公室女孩回锅肉怎么炒比较好吃。他们不是一直特别痛苦,这份工作已经做过无数次了,他们是以一种非常平静、平和的态度去面对。我特别想把这种平静、平和的感觉表达出来。它当然有戏剧化的时刻,甚至会有眼泪、痛苦、悲伤,但更多时候还是很日常。
中青报·中青网:殡葬行业从业者是“死亡的摆渡人”,你所观察到的他们是什么状态?
游晓颖:在真实的殡仪馆里面,他们当然是很专业、理性的。但是他们经手过的一些往生者的案例,还是会在心里留下一些涟漪。我觉得这是一个集理性和感性于一体的职业,既会有理性、技术上的呈现,也会有为对方命运而产生的情绪波动,以及情感的流露。
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挺细腻的,一方面他们跟家属交流,需要观察人情世故;另一方面他们服务往生者的工作是“毫厘之间”的事,需要胆大心细。
中青报·中青网:《相爱相亲》《我的姐姐》等作品,让观众看到你很擅长创作家庭戏。你对家庭话题有比较强烈的表达欲望?
游晓颖:一说起家庭,就有很多想诉说隐秘东西的冲动。外国人可能不太理解个体和家人的撕扯和牵绊,只有中国人可以理解这些时刻,一旦呈现在屏幕上,中国观众一下子就可以感受到人性幽微的东西,我觉得写这个还挺过瘾的。有些编剧可能觉得戏剧性的东西在刑侦、悬疑,但是我觉得最戏剧化的时刻是在家庭。
中青报·中青网:你会以怎样的视角看待家庭关系?
游晓颖:《三悦有了新工作》的第一集,探讨究竟什么是血缘,血缘和情感对家人而言是靠什么连接的?我设置成养父母和亲生父母的对比,在面对亲人去世的时候,真正的伤心是眼泪吗?我会从这个层面展现和表述家人关系。
我觉得现在个体和家庭之间的冲突会更加剧烈,家庭当然是个体很重要的支撑,但是家庭对于个体来说,有些时候也是一种束缚。对我个人创作来说,写出这样矛盾的感觉是特别重要的。
中青报·中青网:读书是如何带给你力量的?
游晓颖:读书可以让你有独处和思考的空间。现在资讯很多,每天都有不同的讯息冲击。但是大家更多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什么时候去消化?什么时候去思考?读书是和自己对话的过程。
大学时,我记得中戏戏文系书单一学期要读几百本,因为有不同的戏曲、中国话剧、美学、中外小说、古诗词等,老师会开很多书单。那时候我闷头读,一股脑儿吸收进来,然后慢慢地消化,这是很踏实的过程。
中青报·中青网:在大学读书,您会有什么特别的喜好吗?
游晓颖:我是学舞台剧的,那时候特别喜欢当代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剧本,也很喜欢契诃夫的戏剧。尤金·奥尼尔写家庭很厉害,他写《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赤裸裸地把一些东西摆在面前,但是又觉得那种悲悯一直在字里行间荡漾,那种感觉一直到今天我都还记得。
尤金·奥尼尔的戏剧对我的创作影响确实蛮大的。他经常写那种比较直白的、既狗血又深情、非常诗意的情节,包括《月照不幸人》。你会觉得这很分裂,但他真是一位写作非常真诚的剧作家。
契诃夫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没有任何长情节的事情发生,但他写尽了人性的深刻和荒诞。他号称很多是喜剧,但是那种悲剧感还是很深,作家的眼界、对待事物和人间的方式与格局是不一样的。你会觉得他只是在描摹生活,但好像已经超越现实生活的语境了。
尤金·奥尼尔我可以学一学,契诃夫就有点难学了。
中青报·中青网:尤金·奥尼尔写出来的家庭,和中国式家庭传统观念很不一样。
游晓颖:中国人习惯“家丑不可外扬”,家庭的账其实是一笔糊涂账,很多东西含混着就过去了,反正今天你欠我,明天我欠你,大家算不清楚。真要算个对错,就是把所有遮丑的东西都撕掉,那就太可怕了。
中青报·中青网:以职业剧的外壳去写人间故事,有何特别的体验?
游晓颖:我特别喜欢接触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听他们聊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我觉得很有趣。如果又能跟周围的社会,和人间发生一些联系,就更有意思。不写剧,就永远没办法真正地跟这群人打交道,深入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情感、情绪和想法。不同职业的人,在不同位置上真的会有出于职业习惯的思考方式,这很有意思。
大众日报记者朱子钰买大牌平替、自带杯子买咖啡、转让二手闲置、在各大平台四处比价……表面光鲜亮丽,...
文 羊城晚报记者黎存根封开千层峰景区供图巴丹吉林沙漠无人区徐志彤摄(资料图)惠州象头山花石头学校...
北京商报记者郑蕊“水之道,连接万物……”11月2日晚间,20世纪影业官方微博一次性放出电影《阿凡达2》...
中国文化报记者李琤毛尔南受访者供图结束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的开闭幕晚会戏剧组导演工作后,中国儿童艺...
谁说刘索拉只是在回忆乐队的往事?她是在告诉读者,能够在音乐中忘形的乐队才是好乐队,但听话听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