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内 > 正文

每日快讯!敦煌研究院收养的小狗“乐乐”,成为儿童文学世界的主角,专访《敦煌灵犬》作者顾春芳

  • 2022-09-22 16:07:25 来源:扬子晚报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2019年顾春芳教授曾为“敦煌女儿”樊锦诗撰写过一部传记《我心归处是敦煌》。作为一部非虚构的传记文学,该书呈现了樊锦诗六十年坚守大漠、守护敦煌的非凡历程,以及她与丈夫长期两地分居却相濡以沫的感人故事,自出版后引发热烈反响,并荣获“中国好书”在内的诸多图书大奖。

三年过去,顾春芳教授又以敦煌为题材撰写了一部儿童奇幻文学《敦煌灵犬》,在这部小说中她想象和虚构了一个灵犬世界,主人公的原型是敦煌研究院收养的小狗“乐乐”。


(相关资料图)

小狗乐乐

2012年7月,乐乐出生于敦煌莫高窟。5岁时,照顾它的工作人员张叔退休,带它一起回城生活。按理说,城里的生活条件比莫高窟好太多,可谁都没想到,离开不久,乐乐便偷偷溜了出来,一条狗徒步20多公里,独自返回它的出生地——敦煌莫高窟。当研究院人员再见到它时,它的爪子上已经磨出了鲜血。

乐乐独自步行几十公里回到莫高窟的这段离奇经历,被许多人赋予特殊的意义。顾春芳教授在研究中发现,自古以来在敦煌地区就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狗,不少历史人物的身边都有狗的陪伴。比如上个世纪曾经在敦煌临摹的张大千。那时,他也随身带着一条狗——黑虎。张大千很喜欢这条狗,后来他离开敦煌,还把这条狗带回了四川。“黑虎”去世后,他很难过,特别创作了黑虎的画像。

《敦煌灵犬》插图

张大千画的《黑虎》

她注意到100多年前,王道士发现藏经洞的消息不胫而走之后,吸引了往来于丝绸之路的西方探险家。他们以极少的银子从王道士手买下大量的古代文献、绘画刺绣等珍贵文物,并把这些珍贵的文物带到了欧洲。在这些探险家留下的黑白合照上,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带着随行的猎犬。

《敦煌灵犬》封面

斯坦因在中国西部探险,伴随他的是一条名叫达夫的狗。

敦煌壁画中也有很多狗的形象。壁画、历史和现实中的狗,触动了作者的灵感,并由此构想了一个守护敦煌和中华文化的“灵犬世界”。《敦煌灵犬》是作者首次涉足儿童文学的创作领域,以守护犬“乐乐”为主人公,试图把看起来深奥、漫长的敦煌文化守护历程,通过乐乐成长的故事介绍给小读者。

在这本书里,乐乐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穿越古今对话先祖,王道士也不是单纯的‘文物贩卖者”。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顾春芳教授说,如果之前她没有因为写樊锦诗现实,研究过敦煌莫高窟,恐怕不敢写这本童书,“因为童书的简单不是肤浅,它要把复杂深刻的问题,简明扼要地用孩子们接受、感兴趣的方式讲出来,实际上特别难。”

《敦煌灵犬》插图

以下是记者整理自与顾春芳的采访对话:

顾春芳本人

最初怎么想到把乐乐的故事写成童书?

我的职业是大学老师,主要研究美学和艺术学,学术研究之余也喜欢进行艺术创作。写过诗歌、散文,创作过电影剧本、戏剧剧本等,但之前从来没有写过童书。

但是近年来,我所在的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和人民出版社联合编写了一套青少年的《美育》读物,总共22册,从一年级到高二,我是主编之一。编写过程中,需要结合青少年的阅读和心理特点,转变文风和笔法以适合青少年的阅读需求。编写《美育》读本,帮助我积累了一些写儿童读物的经验,我也觉得为孩子们写书非常有意义。

另外就是在2019年,写《我心归处是敦煌》前,我搜集了许多有关于敦煌的材料,发现敦煌壁画里有很多动物的元素,不仅有飞鸟、神兽,还有现在我们常见的狗。敦煌艺术中有一个活泼的灵性动物世界,与我们中国的神话和历史都关系,我想着把它们写出来,做到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结合,写出为孩子们喜欢的童书。

回过头去写儿童文学,您认为难点在哪?

对于写书来说,最难的地方还在于是否有一个好故事。这本书的故事性,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是它作为一部儿童文学,最难的还是要写出孩子们能够接受的一种文风。

写童书,一定要有一颗童心。可我们不是儿童,总喜欢站在成年人的立场想问题,这样去写童书可能就不行了。童心并不是靠语言造作出来,是要作者投入其中,用儿童的感觉、好奇和体验来面对故事中的情景。我写乐乐的时候,觉得我自己整个人就是乐乐了,随着它的悲伤而难过,开心而雀跃……我知道这种创作状态应该是难得的,也是最好的。

您在写作这本书时,有什么小习惯?

每写一章,我都会趁晚饭后,跟我的先生和孩子朗读。我发现今天的孩子,和我们的当初和不一样,同一年龄段,思想要更成熟,他并不喜欢特别幼稚的东西。他还会特地告诉我“妈妈,千万不能把坏人写那么坏。”

儿童文学里的趣味和深度,是不是很难平衡?

我始终觉得,学问做到深处,一定是既可以用学术方式把深奥的问题讲清楚,也可以用通畅的语言跟儿童讲清楚。如果讲不清楚,那是因为我们理解的还不透彻。

“趣味”在于你讲了一个孩子们感兴趣、有共鸣的故事,就像我们小时候看过的经典“枕边读物”,读过后就永远也忘不了。留在我们记忆深处的不仅是这个故事,还是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情感。再回味时,它一定是有生命力的。这也是文学的力量,对孩子们的人格养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如何吸引孩子们把视线从手机转到文学读物?

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一本书没有办法解决。我也只能是基于教育经验,来谈一谈。第一还是要培养专注力,阅读是专注力培养的重要环节;第二着重在学校教育,学校要引导孩子阅读经典书籍;第三就是家庭影响,家长们可以积极创造一些减少物质享受的阅读空间,吃的、玩的东西少一点,带着孩子一起读书。特别是在给孩子读之前,要自己先读一遍,才能做出判断适不适合给孩子读。

《敦煌灵犬》插图

书中的乐乐

在文学上,我们能做的是丰富儿童读物的内容和种类。如果出版社现在一想到儿童文学市场,就想着如何去国外淘到好书,再翻译出来,期待把书卖好,这是很悲哀的。

我们总说,增加青少年对中国文化的归属意识,但是如果孩子们从小都看外国读物,围绕中华文化缺乏好书,久而久之,我们的青少年会对自己的文化逐渐感到陌生,心智和行为和所处的社会文化相脱节,也就很难培养其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自信心。所以儿童文学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标签:

推荐阅读

天天热消息:从“精致穷”到“精致抠”

大众日报记者朱子钰买大牌平替、自带杯子买咖啡、转让二手闲置、在各大平台四处比价……表面光鲜亮丽,...

当前报道:探秘地球科学 地质公园可游可学

文 羊城晚报记者黎存根封开千层峰景区供图巴丹吉林沙漠无人区徐志彤摄(资料图)惠州象头山花石头学校...

片长超3个小时的《阿凡达2》归来还是那个味?

北京商报记者郑蕊“水之道,连接万物……”11月2日晚间,20世纪影业官方微博一次性放出电影《阿凡达2》...

当前视点!毛尔南:打开小剧场儿童戏剧的魔法空间

中国文化报记者李琤毛尔南受访者供图结束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的开闭幕晚会戏剧组导演工作后,中国儿童艺...

《浪迹声涯》:音乐就是要让我们忘形

谁说刘索拉只是在回忆乐队的往事?她是在告诉读者,能够在音乐中忘形的乐队才是好乐队,但听话听音,她...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文化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头条